5.29.2008

驚魂記

A CUT steakhouse

今天不是要談電影的驚魂記,我跟西區考克(那個時候應該沒有東區粉圓)也不熟。
所以上面照片裡鮮紅的牛排也沒有要隱喻著名的淋浴場景中流了滿地的"朱古力",
更沒有要探討美食與精神疾病的關係。

只是上一個工作所發生的事仍讓我餘悸猶存。
回台灣後一年半,待過北台灣法國菜第一把交椅的旗艦餐廳,也接過創意起家的複合式餐飲,甚至回到道地的法國鄉村料理,最後抱著理想和期望加入那個高級傳統菜餐廳。
我以為我已經對台灣西餐飲食的業界現實免疫了,可是事實上沒有,反而被嚇的更嚴重,不但信心跟熱情幾乎要被摧毀殆盡,還一度的認為台灣西餐已經走到死胡同的悲觀絕境。
因為業績的壓力,在“控制成本”的高牙大蠹下,各種魚目混珠偷工減料或是人工化學香料添加劑增味的方法及手段通通出籠,然後對外宣稱此乃七七四十九天古法熬製的醬汁,對內則是以“這就是台灣人愛的味道”進行洗腦催眠。所以,湯汁醬料顏色不夠就加染色劑呀,少了雞高湯味就加雞粉或是濃縮雞高湯呀,牛湯味道不足就加牛晶粉呀,膠質不夠就加吉力T粉呀,魚湯不夠鮮甜當然得加柴魚粉或是海鮮粉,洋蔥湯連洋蔥都不用切啦,買現成的輝煌洋蔥絲加高湯煮就大功告成哩!

突然間,廚師好像不是廚師,倒像個化學工程師,鎮日穿梭在粉、劑之間,那種對食物的尊重消失了,那種對於味道的崇敬也死亡了。以這種心態對待從手中完成的菜餚,那又會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消費者呢?又是用怎樣的想法來看待料理這樣一件近乎神聖的事?不管是人也好或是料理也好甚至是一個企業也好,如果沒有誠心誠意或是正直的態度,這樣能持續多久呢?

La photo:台灣人愛的牛排館是目前筆者療傷的地方,說也奇怪,這裡倒是沒有上述那些狗屁倒灶的情形,原來飲食界也是有好人的。
N.B:西區考克是希區考克